2023届丨程松:乘长风破万里浪
信息来源:就业故事  发布日期:2023-09-17  浏览次数:2020

生活照.jpg

班级:英语1912

专业:英语

姓名:叶嘉怡

就业去向: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6720141954515.jpg

大学感言:

在我的大学生活,有一个关键词必不可少——充实。相较于“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而言,我更清楚自己不想成为一个荒废时光的人。我希望自己能学会自律、与时间赛跑,用充实丰富的经历描绘出大学精彩的成长画卷!

画卷的第一笔——博学

我始终把学业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并为之不懈努力。大学期间,我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上海电机学院博学奖学金特等奖、笃行奖学金特等奖、卓越奖学金等11项奖学金荣誉。但我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一个奖学金收割机,而是希望自己的专业素养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这一点也得到了学院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通过学院公众号通知,我了解到许多高含金量的比赛并积极报名参加,荣获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三等奖、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比赛上海赛区三等奖等16项比赛荣誉;通过专业课老师的悉心指导,我成功考取了英语专业四级证书和Catti英语三级笔译证书;此外,我也有幸参与了李和庆教授主持的翻译项目约翰·厄普代克的《浮光掠影——艺术杂谈》,负责了部分章节的翻译工作,在真真切切的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画卷的第二笔——负责

如果说专业学习是每个大学生的硬实力,那么人际交往能力同样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大学期间,我曾担任班级副班长、英语2012新生班助、外国语学院团总支办公室主任。在这些学生工作经历中,我和外院双向奔赴、互相成就。从台前的观众到幕后的场务,从活动的参与者到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从生疏青涩的部门干事蜕变成为同学们交口称赞的好leader,同伴们值得信赖的最佳partner以及老师们踏实可靠的得力helper。我为外院的发展建言献策,也在这个优秀的平台上收获了宝贵的组织和管理经验。

画卷的第三笔——实干

大三时,我被发展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在这层光荣的身份背后,是更高的要求和更重的责任。光学习成绩好还不够,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也不够,我还要活跃于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眼睛记录风景。大学期间,我总共参加包括宋庆龄故居项目、2022抗疫邻里帮项目在内的10余项志愿服务工作,累计时长967小时。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2022年加入了宝山区社区服务中心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在疫情面前,我不再是以前那个需要大家照顾的邻里小囡,而是变成了肩能抗、手能提的物资配送员,变成了帮助大家统计和购买必需药品的先行者,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和感谢。我在志愿服务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困难和苦累面前感受人心温暖。未来,我也将继续活跃于志愿服务的第一线,脚步不止、奉献不息。

画卷的第四笔——笃行

近年来,对英语学习的质疑声越来越大:英语只是工具?建议取消英语主科地位?人工智能的发展让英专生面临失业?面对这些质疑,我开始思考:外语专业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出自身优势?从加入上海电机学院大学生“寻初心”党史宣讲团宣讲红色故事,到学院讲座用英语畅谈中国发展之迅猛,最后走进红色场馆进行简单的英语讲解工作。在一次次实践与摸索中,我逐渐找到了答案:英语的工具性只是我们对它的刻板印象,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语言和文化的摄入,还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和理性看待问题的目光。我们热爱英语专业,所以我们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包容和接纳新的语言和文化,但回过头来,我们的本心依旧是那颗爱国心,而我们的所学将帮助中国声音在世界变得更加响亮!我也衷心地希望自己的实践经历可以为更多同为语言专业的同学们带来学习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

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我也将继续努力,把这些优秀的精神运用于上海银行的工作岗位中,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座右铭: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眼睛记录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