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上进行了“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公示”,我校就业指导中心荣获“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此奖项5年评比一次,全市共有7所高校获批。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教育部和市教委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始终坚持“国之大者”,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植根行业、融入产业,将产业发展要素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全链条紧密融合,在校地融合发展中彰显“电机力量”。
在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上海电机学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已连续20多年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匹配度高,就业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企业的毕业生占60%以上,近年来电机毕业生扎根临港新片区就业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得到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
(一)立足区域,打造“最临港”就业品牌
学校主动对接上海“3+6”产业体系和自贸区临港新片区“4+2+2”前沿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以“临港新片区校园引才工作站”为平台,积极推进成立“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和“临港区域高校大学生就业联盟”,持续开展“融入新片区、扎根大临港‘一十百千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系列活动”,每年定期召开两场临港区域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聘任校外导师团参与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深度开展政策宣讲、主题讲座、实习实践、专场招聘、校企座谈等,每年有近10%的毕业生扎根临港新片区就业。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作为“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秘书单位,正在积极打造一体化就业协作平台,搭建产业发展需求侧和人才供给侧紧密对接的产教联动平台,打通联盟成员单位之间协作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合作平台和就业育人的智库研究平台,不断为临港新片区发展塑造新动能和新优势。
(二)产教融合,促进校企供需精准对接
学校充分拓展就业岗位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多元化求职通道。就业指导中心每年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30余场,为毕业生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0000余个。学校领导带头,会同各二级学院积极开展访企拓岗活动,主动与学科专业相匹配的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智能制造、金融服务类企业开展人才供需对接,近年来年均开展访企拓岗活动200余次,覆盖企业300余家,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
学校同时与合作企业开展多场“校企供需精准对接促就业”座谈会,持续推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实现“双向奔赴”。大力开展以“工匠精神”为内涵的“中国芯”“蓝天梦”“智能造”大国匠苗英才训练营,开设昂电电机“维护工程师”联合培养班、华虹集团“芯片制造工程师”创新人才试点班、宝钢专项人才定制班,为企业定向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
(三)兜牢底线,着力提升服务质效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关心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以“持续提供有温度、有力量的服务”为原则,建立精准动态排摸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工作机制。针对重点群体毕业生,按照“一生一策”建立台账,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组建“学校领导班子—二级学院党政班子—就业团队—任课教师—班级就业信息员—寝室长”的网络化就业管理体系,实施“一条龙”跟踪服务。给予家庭困难学生发放求职补贴,组织召开少数民族专场招聘会,面向残疾学生“点对点”推荐岗位,定制求职能力提升训练营,落实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一对一“结对兜底”帮扶。
学校还特别以春招形势分析、简历加工精制、无领导小组面试模拟、校招面试冲刺等为主题开展专题辅导,确保求职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切实把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让就业工作有温度有力度更有效度。
(四)聚焦立德树人,持续强化就业育人
就业指导中心依托学校深厚的产业基因和行业背景,积极发挥“上海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上海市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及“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把立德树人贯穿学生求职就业全过程,通过政策宣讲、行业介绍、榜样引领、职场分享等多种形式开展就业育人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再发展”。
学校入选“社区服务”“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基层专招”“应征入伍”等基层就业项目就业人数逐年递增。成立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团队每年累计开展主题活动、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覆盖6000余人次,形成以校内课程学习为重点,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校外职业生涯教育平台为延展的要素融通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近年来,学校就业育人取得显著成果,就业团队编写出版了《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高质量教材,学校累计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8项,2024年继续申报了23项。
新的征程上,上海电机学院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关于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以赴促进我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