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人事报】为用人单位“私人定制”毕业生
信息来源:媒体聚焦  发布日期:2017-03-01  浏览次数:584

上海电机学院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为用人单位“私人定制”毕业生

2016年4月14日第4版 

 

     报讯 由团中央等单位举办的2015年度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评选日前揭晓,上海电机学院机械学院创新集训队榜上有名,成为全国大学生创新团队的“50强”之一。

   近年来,电机学院依托上海装备制造业,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为上海乃至全国培养、输送大量人才,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的高位。对此,该校党委书记曹锡康坦言:“我们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紧紧抓住实习、实验、实践三个环节,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激情、创业活力,努力探索一条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双师型”专任教师达到5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上海电机学院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大“双师型”(讲师、工程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培养人才的“利器”。

    学校明确规定:凡新任教师,首先须去企业生产、科研一线当一年“学生”;每年选派一批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两年,进行产学研践习。学校还专门出台《校企合作教师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鼓励、推动二级教学部门和教师组建校企合作教师团队,学校每年给予每个团队6万元的专项资助。目前,已组建16个校企合作教师团队。

    此外,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上,学校试水“校企双导师制”模式,“倒逼”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向“双师型”转变;在人才引进上,学校对拥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适度降低学历和年龄“门槛”。

 

校企携手“订单式”培养人才

    前不久,上海电机学院与全国大型动力设备制造企业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签约,联手定制培养电机工艺人才。校党委书记曹锡康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与企业合作定制培养人才,既是贯彻落实教育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一个举措,也是解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一种尝试。

   校企牵手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是电机学院培养“适销对路”毕业生的一个尝试。学校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在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实习比重的基础上,探索个性化、“一对一”培养模式,为用人单位“私人定制”毕业生,打通供与求的“最后一公里”。

   比如,学校与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在车辆工程专业方面开展定制培养试点。按照“自愿报名、双向选择”原则,由企业从学校车辆工程专业大三本科生中遴选40人,签订《毕业生三方协议书》;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生第四年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学生上课、实习均在企业里完成。

 

帮扶大学生当“小老板”

    作为一所工科院校,上海电机学院积极回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呼唤,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

   据校党委书记曹锡康介绍,近年来,学校从顶层设计入手,做实、做好创新创业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教育支持。从2014年起,学校每年投入50万元,设立学科专业竞赛基金;每年拨款100余万元,支持500余名学生投身100余项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创设“自强杯”大学生技能大赛、“卓越杯”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三年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达到500余个,有9000多人参与。

   而旨在重点扶持具有市场潜力创新项目的“创业苗圃”,则是该校扶持大学生争当“小老板”的一大亮色。据了解,“创业苗圃”每年开设创业夏令营,聘请专家对创业学生进行辅导,还设有专业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帮助申报各级科技创业基金。成立至今,已募集创业项目近百个,孵化培育出20余家企业,其中,一家公司获得1000亩土地发展生态农业,一家公司则拿到了百万元的风险投资。  记者王洪波